您的位置:首页 > 财经 >

小米集团股价低开低走 频繁遭遇机构下调

2018-10-31 17:15:09 来源: 商学院

相比发行价,小米的股价已经跌去三成。10月25日,小米集团股价低开低走,盘中最低跌逾4%,低见11 66港元,创上市新低。市值已经跌破400亿美

相比发行价,小米的股价已经跌去三成。

10月25日,小米集团股价低开低走,盘中最低跌逾4%,低见11.66港元,创上市新低。市值已经跌破400亿美元。而在上市之初,17港元的发行价,小米市值超过500亿美元。

上市之后的小米上市后股价一蹶不振的原因是什么?雷军“股价会翻一倍”的承诺何时兑现?小米又将采取什么策略应对目前的颓势?《商学院》记者就相关问题向小米方面发去采访提纲,但是截止到发稿,小米方面并未回应。

频繁遭遇机构下调

上市之初,雷军“翻倍”的豪言壮语,确实吸引了机构的目光。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认为,从当初小米上市的市值来看,确实一部分机构相信了小米的资本故事,而另一部分对小米持怀疑态度。“否则,小米会实现千亿估值的梦想。”

在小米上市之初,包括德意志资本、麦格里资本、光大证券(9.670,-0.11,-1.12%)、西南证券(4.080,-0.20,-4.67%)等在内的资本机构,均相信了雷军“翻倍”的豪言壮语,在发布的研报中均给予小米“增持”或者“买入”的评级,目标价从19.6港元/股到30.3港元/股不等,目前股价跟这些机构预测相去甚远。

于是,改变悄悄来临。外资银行摩根大通近日调低小米的季度盈利及目标价。摩根大通报告指出,小米手机的出货量不可能出现显著增长,故调低股份目标价14.3%至18港元,第三季度经调整利率亦被调低6%至20.81亿元。

在摩根大通的报告中,认为小米面临两个主要盈利增长阻力:1)在5G技术正是被采纳及广泛应用前,内地智能手机需求增长会持续疲弱;2)零售销售市场及网络游戏商业化能力转差,拖慢未来数季互联网服务收入增长。

接踵而至的是麦格里资本。麦格里下调小米预测市盈率从35倍降至33倍;将其目标价由30港元降至25港元,维持“跑赢大市”评级。随后10月4日,建银国际将小米集团评级从跑赢大盘下调至中性,目标价从20港元下调至16港元。

孙燕飚认为,小米的股价下行,主要受整个大的投资环境影响。虽然目前整体股价都在下行,但是遭遇机构下调评级的股票并不多。这也就意味着,机构对于小米的盈利模式依然存疑。

易观分析师田杰认为,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外,内部盈利问题也是小米股价下行的一大原因。科技股在上市时一般依据其成长性给出较高估值,但长期来看,仍会挂钩其经营利润与持续增长力,若公司长期无法实现净利润增长,估值回落就是必然。

盈利模式遭资本质疑

根据小米发布的上市之后的首份财报显示,第二季度小米实现营收452.35亿元,同比增加68.3%,实现经调整净利润21.17亿元,同比增加25.1%。

从收入结构来看,智能手机收入由2017年第二季度192.19亿元增长58.7%至2018年第二季度305.01亿元,占总收入百分比由71.5%下降至67.4%。同时,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103.79亿元,同比增长18.9%;互联网服务收入39.58亿元,同比增长8.8%;两者收入合计所占百分比由27.9%提升至31.7%。

虽然小米的第二季度互联网服务收入营收占比为8.8%,但是相较于第一季度的9.4%下降了0.2个百分点。小米CFO周受资在投资人电话会议上回应投资人质疑时称,互联网服务占比的下滑不完全代表真实情况,小米互联网服务增长超过60%,在可比相对规模来说是非常快的增速,总体符合预期,主要是其他收入增长,IOT增长特别快。

然而,小米的IOT毛利率却在下滑。财报显示,小米公司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4.3%降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12.5%。手机、IOT分别是小米营收占比最高的两大业务,二者毛利率双双出现了下滑。小米在财报中提到,会有选择地优于毛利率考虑更高增长以取得关键产品的市场份额,为获得长期价值打下基础。

但是IOT并不属于互联网收入。按照小米对IOT的归类,智能家居与生活消费品业务都被归入了IOT产品,但是这些产品本质上还是属于硬件产品。

从整体的收入结构来看,小米的主要收入来源依旧只靠手机。虽然互联网收入有所增长,但是距离小米给自己的定位——互联网公司依旧有一定距离。孙燕飚表示,从小米的成长路径来看,走的是一条“性价比”的模式,而苹果所走的是高价格模式。

“小米与苹果,除了价格不同之外,其他的路径与苹果并无差别。”孙燕飚说道,“因而小米的硬件并不赚钱,小米将手机做成互联网的入口。然而从目前的利润来看,小米的转型并没有那么成功。”

坚持定位互联网公司的小米,如果互联网收入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,雷军又将如何向投资人把故事讲圆。

国际市场依然靠硬件支撑

根据外媒消息,小米2018年第三季度在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报告显示,小米以27%的市场份额位居印度市场之首,同时手机价格维持在150美元到250美元之间。手机型号主要以红米NOTE5系列,红米6系列,小米A系列产品为主打,主要机型以中低端为主。

这是否也意味着,小米海外市场的收入依旧依靠硬件支撑?按照孙燕飚的说法,一直走性价比的小米手机,并不盈利。那么在印度市场,小米手机又能为小米带来多大的盈利?

通信专家刘启诚认为,小米手机出海面向印度、东南亚等低端市场,主要就是走量,毛利率势必会降低。

根据国际调研机构IDC报告称,继2017年下滑0.3%之后,智能手机市场在2018年或将继续下滑,直至2019年才可能缓慢恢复增长。IDC预计2018年全球智能机销量为14.62亿部,少于2017年的14.65亿部。

在手机出货量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下,小米的手机业务又能为小米支撑多久?按照小米的设想,小米主要通过手机来盘活资源,打通互联网服务,带动软件流量,推动软件、网络服务、广告等业务。从摩根大通的报告来看,资本市场对于小米多大程度上盘活手机业务存在疑虑。

在国信证券(8.380,-0.05,-0.59%)看来,雷军和公司管理层向外界传达的是小米是一家纯正的互联网公司,然而小米的业务结构显示,小米却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科技消费品公司。在一位光大证券分析师看来,小米目前的互联网变现能力仍然有待提升,IOT变现模式亦未形成。

接下来,小米的故事如何讲?小米未来之路,还须且行且看。

关键词: 小米

精选 导读

募资55亿港元万物云启动招股 预计9月29日登陆港交所主板

万科9月19日早间公告,万物云当日启动招股,预计发行价介乎每股47 1港元至52 7港元,预计9月29日登陆港交所主板。按发行1 167亿股计算,万

发布时间: 2022-09-20 10:39
管理   2022-09-20

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况曝光 隐形重仓股多为高端制造业

随着半年报披露收官,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况曝光。截至今年二季度末,公募基金全市场基金总数为9794只,资产净值为269454 75亿元,同比上

发布时间: 2022-09-02 10:45
资讯   2022-09-02

又有上市公司宣布变卖房产 上市公司粉饰财报动作不断

再有上市公司宣布变卖房产。四川长虹25日称,拟以1 66亿元的转让底价挂牌出售31套房产。今年以来,A股公司出售房产不断。根据记者不完全统

发布时间: 2022-08-26 09:44
资讯   2022-08-26

16天12连板大港股份回复深交所关注函 股份继续冲高

回复交易所关注函后,大港股份继续冲高。8月11日大港股份高开,随后震荡走高,接近收盘时触及涨停,报20 2元 股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7月21日

发布时间: 2022-08-12 09:56
资讯   2022-08-12

万家基金再添第二大股东 中泰证券拟受让11%基金股权

7月13日,中泰证券发布公告,拟受让齐河众鑫投资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齐河众鑫)所持有的万家基金11%的股权,交易双方共同确定本次交易的标的资

发布时间: 2022-07-14 09:39
管理   2022-07-14

央行连续7日每天30亿元逆回购 对债市影响如何?

央行12日再次开展了30亿元逆回购操作,中标利率2 10%。这已是央行连续7日每天仅进行30亿元的逆回购缩量投放,创下去年1月以来的最低操作规

发布时间: 2022-07-13 09:38
资讯   2022-07-13

美元指数创近20年新高 黄金期货创出逾9个月新低

由于对美联储激进加息的担忧,美元指数11日大涨近1%创出近20年新高。受此影响,欧美股市、大宗商品均走弱,而黄金期货创出逾9个月新低。美

发布时间: 2022-07-13 09:36
资讯   2022-07-13

美股三大股指全线下跌 纳斯达克跌幅创下记录以来最大跌幅

今年上半年,美股持续回落。数据显示,道琼斯指数上半年下跌15 3%,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9 5%,标普500指数下跌20 6%。其中,纳斯达克连续

发布时间: 2022-07-04 09:51
推荐   2022-07-04

融资客热情回升 两市融资余额月内增加超344亿元

近期A股走强,沪指6月以来上涨4%,融资客热情明显回升。数据显示,截至6月16日,两市融资余额1 479万亿元,月内增加344 67亿元,最近一个半

发布时间: 2022-06-20 09:41
资讯   2022-06-20

4个交易日净买入超百亿元 北向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

北向资金净流入态势延续。继6月15日净买入133 59亿元后,北向资金6月16日净买入44 52亿元。自5月27日至今,除6月13日以外,北向资金累计净

发布时间: 2022-06-17 09:37
推荐   2022-06-17